系统下载、安装、激活,就到系统天地来!

所在位置: 首页 — 系统文章 — IT新闻咨询

Apple Watch研发秘史:它也曾是iPhone

作者:系统天地 日期:2015-04-04

 

        4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Watch终于将在本月10日正式与消费者见面。产品是否能像iPhone一样大卖?
       目前尚不得而知——会有人看好,也会有人看空。但无论如何,Apple Watch毕竟是一款被传闻了将近两年才问世的产品。而在这样一款“万众瞩目”的产品背后,必然会有不少“英雄故事”缠绕其中。因此,国外知名杂志《连线》在周四刊登了一篇《Apple Watch的秘史》,特别针对背后曲折的“爱情”进行了一次大揭秘。

       相信部分网友会鉴于篇幅不忍阅读。这里小编为大家总结出文章几个有趣的细节,当然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细读全文:
       ·Watch是当年因iPhone放弃支持Flash而大骂乔布斯的前Adobe高管负责开发的
       ·Watch是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的创意,创意始于乔布斯去世后不久,也就是2011年。
       ·Watch的最初设计模型还真的就是iPhone绑在手腕上。
       ·Watch的软件设计细节体现了苹果一贯的“细心”作风,很注重小细节。
       ·艾维这个人“很难搞”,Watch迟迟上市很大程度与他不满意有关。
       ·Watch使命重大,一方面是艾维在没有乔布斯后的首个代表作品,一方面是苹果寄望用它推翻人类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习惯。
       ·Watch型号多,是因为在钟表行业,一个型号就代表一个产品,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Watch定位就是手表,不是科技产品——用苹果的话来说,我是一种“时尚”。
       ·建议大家看最后一段,都好好反省一下,这确实是个社会问题——我们留给亲人时间太少,留给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
       以下是译文全文:
       Watch背后的“英雄”
       2013年初,凯文·林奇(Kevin Lynch)接受了苹果的职位邀约。而这份邀约有个有趣的地方——它并没有告知林奇具体工作内容,除了一个十分模糊的“技术副总裁”的头衔,以及知道将要面对一款全新的产品——可见苹果的保密工作是如此的严苛。
       事实上,苹果会聘用林奇也是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在其八年的Adobe生涯里,包括最后的首席技术官(CTO)角色,林奇一直都是业界唯一的、傻到敢就iPhone不支持Flash的问题公开得死死缠着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不放的人。所以,在林奇宣布要入职苹果的当天,业内的第一反应便是——什么?他们(苹果)会想要这个家伙?苹果博客撰稿人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甚至直接称林奇为“笨蛋(bozo)”,并认为聘用他是一次“糟糕的”决定。
       林奇有很多东西要去证明——而且,显然的,有很多功课要做。当他第一天出现在1 Infinite Loop(苹果总部大楼地址)时,他被告知通常会提供给新员工的情况介绍环节已经被省略;他的上级主管、硬件部门老大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让他直接前往设计部,并立即开始工作;至于有关401k(养老金计划)等问题,曼斯菲尔德说可以以后再谈。
       林奇走进了设计部,发现自己被聘请来负责的研发项目实际上已经到了最后期限。项目的进展已明显落后于计划表,并且在两天后,公司高层还安排了一个项目审查。林奇必须要在那天拿出准备好的东西。
       摆在林奇眼前的事实是:没有一个可以工作的设计原型,也没有与之配合的软件系统。设计部此前仅仅完成了一些实验——譬如iPod开发团队曾拿出了一个可点击的滚轮设计——以及还有其它很多创意和想法。但是大家对产品的期望十分明确,即:苹果设计部高级副总裁乔纳森·艾维(Jony Ive)要求他们创造一款能穿戴在手腕上的革命性设备。
这种期望既可能是狂妄的,也可能是有道理的,又或者说两种可能皆存在。总的来说,苹果在过去15年里先后颠覆了消费电子产品的三个大领域——iPod问世前,MP3播放器曾遍地开花,但苹果让人们更愿意购买前者;同样,iPhone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智能手机只属于商业人士的格局,如今智能手机人手一部,iPhone一直蝉联着最热销的手机排行;iPad之前触控平板电脑(tablet)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很小的一个市场,而苹果让这个市场变得流行起来——当然,在此不断革新的过程中,苹果也一度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有价值的企业。而今,苹果作出了第四次选择——手表。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在没有乔布斯的指导下,发起新的攻势。理所当然的,市场对这样的产品有着难以想象的高预期和高标准;用苹果的说法,Apple Watch必须是“好到变态”才能算成功。所以,不要有压力,凯文。
       Watch创意的起源苹果决定做手表产品后,才开始探索可能围绕手表展开的功能(除了显示时间外还能干什么)。“可以感觉到科技正朝着人体发展。”苹果人类交互部门负责人艾伦·戴伊(Alan Dye)表示,“而我们发现,一个自然的部位,一个从历史相关性和重要性考虑的部位,应该是在手腕上。”
       至于腕戴式设备还能解决些什么问题,这将由Watch开发团队在创造新交互方式的过程中逐步地发现。只不过,人机交互界面(UI)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Watch产品的命运——而这一点是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的。
       于是,艾伦·戴伊的价值就体现了。作为苹果人类交互部门的掌门人,戴伊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与设备的沟通方式,以告知设备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何种反应。那些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酷炫体验,如iOS中图标可以被移动时的晃动效果等,就是戴伊的团队设计的。平面设计师出身的戴伊,看起来更像是Burberry人士(时尚界)而不是BlackBerry人士(科技界):戴伊平时总将头发整齐地向左侧梳,穿着条纹衬衫,衬衫口袋上夹着一只日本产钢笔。这样的人显然不可能错过任何细节。
       戴伊于2006年加盟苹果,其简历上清楚地写着Kate Spade设计总监、Ogilvy & Mather创意总监、Miller和李维斯(Levi’s)品牌形象塑造负责人等赫赫经历。加盟苹果后,戴伊先是在市场运营部工作,帮助设计了苹果经典的标志性产品包装盒。此后,便被调往人类交互部门担任主管工作。
       苹果手表产品的构想是艾维在2011年10月乔布斯去世后出现的。艾维很快将想法告知了戴伊和设计部的其他一小部分成员。当时,大家正忙于对iOS系统进行彻底的检修。“我们基本上都睡在了设计部。”戴伊表示,“我们一小部分成员当时正在积极准备iOS 7。”苹果第七版本的iOS移动系统远不只是对软件的重新设计那么简单,它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划分:乔纳森·艾维接管了整个苹果设计部门,在他的领导下,戴伊和人类交互部门店开发人员不得不重新思考每一个交互操作、每一个动画效果以及每一个功能设定。
       《Saturday Night Live》制片人洛恩·迈克尔斯(Lorne Michaels)就以鼓励工作人员在极限时间下工作而出名。他坚称,人们通常会在身体极度疲劳的时候才会最具创造力和最具无畏精神。而这个哲学随后就被苹果设计部给采纳了:团队大胆的放弃了应用启动时的动画效果,并在iOS 7中心加入控制中心;白天大家讨论手机的软件开发,最后到了晚上大家开始探讨其他设备。最后,所有的问题都聚集到了手表这个创意上——它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戴着这个新设备能做什么新的事情?
       而与此同时,艾维开始深入研究钟表学,人们是怎样通过太阳的位置创造出钟表的,之后又演进成为手表。钟表学是一种向往,而向往往往会促成产品。
       苹果选择手表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手机正在毁掉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平常人一样,艾维、林奇、戴伊以及每一个参与苹果产品设计的人员,都不可避免的被频繁的手机通知骚扰。“我们如今与科技高度关联,可以说是空前的。”林奇表示,“人们去哪儿都带着手机,并且频繁地查阅它。这表明人们想要这样的关联,但是我们怎样让这种方式变得更加人性化,让我们能腾出更多一点时间和亲人友人相处?”
       我们的手机已变得有侵蚀性。可如果我们能让情况逆反;如果我们能生产出一个可以让人们不会,或不能一次性使用数个小时的设备;如果我们能创造一个能过滤所以无聊内容,只向用户提供最重要信息的设备;这个世界会怎样?我们将能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所以,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追求生产出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产品后,苹果作出了一个“逆道而行”的决定——一个更长远也更好的决定。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是苹果促成了我们今天的问题。所以,这家公司也相信自己可以修复它——通过一款方形设计的金属板和一条Milanese腕带。
       Watch原型开发的细节
       Watch的初衷便是让人们不再依赖手机,所以其首款设计原型是简单的将iPhone栓在了一条Velcro腕带上,有点讽刺。“是一条非常漂亮的Velcro腕带。”林奇特别强调。
因为软件的开发要比硬件的开发快很多,Watch设计团队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实际测试设备在手腕上表现的方法——于是,他们开发了一款可以显示和模拟真实Watch大小的iPhone应用。这个应用上甚至还有一个模拟的数字crown——Apple Watch的控制钮,原型为传统手表上经典的旋钮装置——以方便进行滑动和旋转操作。但是,模拟按钮始终不能反映一个真实crown的切实体验。为此,团队利用iPhone底部的插孔首次加入了一个物理的crown旋钮。所以,与成千上万的Kickstarter项目一样,最初版的Apple Watch模型仅仅是由iPhone搭配上一个奇怪的保护壳组成。
       有了一个略显笨拙的原型,Watch设计团队于是就可以展开一些核心功能的测试了,这些功能是被寄望用以取代手机的。想出如何在Watch上发送短信的过程是具有启发性的。最初,Watch的短信操作与iPhone上并无不同:确定收信人、书写短信、确认后点击发送……“这样的步骤很容易理解,但使用起来却太繁琐。”林奇强调。而且,这种短信发送方式是很累人的!没有谁会愿意把手抬起来30秒不放,而只是为了发送短信。这种设计有悖于良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可不希望走在大街上的人们做这样的动作。”戴伊表示。
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叫做Quickboard的东西,这本质上是一个可以读取短信内容,并根据内容提供一系列可能性回复的机器人程序。譬如你的约会对象在问你今晚想吃墨西哥餐还是中餐时,“墨西哥餐”和“中餐”则自动被列为回复的两个选项——用户只需点击其中一个就可以完成回复。“我们认为用户并不需要看见一个消息确认的界面,并点击某个按钮来进行发送。”林奇表示,“
       那一刻,我们直接发送回复就好了。”对于一些更加复杂的对话内容,Watch提供了麦克风和Siri,可以通过语音输入完成回复。
       如果语音输入都不能满足,那么最后还是可以用iPhone。
       随着各项测试逐渐展开,大家明显感觉到“速度”才是Watch的成功关键。一个交互操作通常只可以持续5秒钟,最多不能超过10秒。团队将部分功能简化,而速度实在不能达到要求的功能,最终只好完全放弃。林奇和他的团队先后两次重新设计Watch的软件系统,直至最终它足够快、足够高效。一个较早期的Watch系统曾提供了基于时间轴的信息模式,所有信息会从上到下根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但这种设计最终被放弃了;4月24日正式发售的Watch,采用的系统是会根据信息重要性进行智能筛选的一个设计。
       这个设计被称为Short Look,具体表现为:当你感到手腕被震了一下时,这就意味着你收到了一条短信。此时如果你将手腕抬起,你会看到屏幕上显示着“来自xxx的短信”的信息。而如果你随即将手腕放下,该消息则继续被标记为“未读”,但其对应的通知则消失了。可如果你没有随即将手腕放下,Watch就会执行下一个操作,即在屏幕上显示该短信的内容。用户对信息作出的反应,是Watch判定优先次序的唯一标准。
       还有被称为Glances的通知系统,一个主要用以显示赛事比分和新闻的界面。Watch团队在设计这个UI时,希望能让用户在查阅信息的同时,在不打开对应应用的前提下,也可以执行特定的操作。“我们重新思考过UI,”林奇表示,“我们重新开发了应用,包括短信、邮件和日历应用等,不止一次的重新设计和开发,直到满意为止。”
       团队不得不打造出一款能呈现一切用户所需,但又不显得过分的软件系统。如果做不好,用户很有可能会拒绝Watch这款产品,譬如过于频繁的通知干扰等。在林奇和他的团队完成第三版Watch系统时,艾维、戴伊及所有其他人都相信,他们找到了那个平衡。
       如果说软件的开发过程是复杂的,那么Watch与人体的交互方式则相对要直接的多。苹果将这项技术成为Taptic Engine,即在Watch震动用户手腕时,感觉上就像是有一根手指在轻触你的皮肤。人体对于触碰和震动感是十分敏感的,Watch就是利用了震动频率、次数以及力度的细微不同来向佩戴者提供多种意义的信息。譬如一组连续的震动可以表示有电话来电;而一个细微不同的震动模式则可以表示5分钟内有会议要开。
       苹果测试了许多设计原型,而每一个都带来不同的感受。“有一些则感觉太让人烦了。”林奇指出,“而有一些则很敏感。还有一些感觉像是一只虫趴在手腕上。”在林奇团队完成Taptic Engine设计后,他们立刻开始了Watch的实感测试——将一些特别的数字体验转化为震动和声音。收到一条微博消息是什么感觉?收到一条重要短信又是什么感觉?要回答这些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采集了大量的音频样本,包括门铃声和鸟叫声等,并将这些声音转化为物理的震动。
       在软件和交互体验的测试过程中,两个开发团队每周都会就声音和收到来电的实际使用感受进行会议讨论。艾维是会议上作出最后决定的人,而他通常都难以感到愉悦:这个太金属感了,这个不够有机……等等。找到最后让艾维满意的声音和震动感,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震动的表现方式并非是Watch上呈现信息内容的唯一途径。在如此小的一个屏幕上,小细节也会承担着巨大的重要性,因此人类交互设计团队特别设计了一些新奇的方式来与设备进行互动。Watch上有一个crown旋钮,这个之前也提到了,还有一个被称为Force Touch的触控技术,即允许用户在点触屏幕上稍微多施加些力度,以调出隐藏的菜单。团队还设计了全新的字体,被称为San Francisco(旧金山),这种字体能在较小的屏幕上提供比苹果常用字体Helvetica更好的阅读效果。“字母更方正一些,”戴伊表示,“但是有更温和弯曲的边角。”这个设计与Watch的金属框设计是吻合的。小字体也能被清晰的阅读,而放大后字体则会更加收紧。“我们认为它更加漂亮。”戴伊强调。
       Watch提供多个版本的考虑
       每一个参与Watch项目的人都严肃看待打造这样一款产品的难度。不过这没有什么,对瑞士手表设计师们来说这是家常便饭。从瑞士手表设计师们身上获得了灵感,苹果Watch团队打破了公司长期以来只提供少量产品信号选择的传统,一口气拿出了三个非常不同定位的Watch设计:Sport、Watch和Edition(运动版、标准版和收藏版)。Sport版具备了完整的Watch功能,采用铝制表身设计,售价为349美元;而纯金打造的Edition版,售价则高达17000美元。戴伊强调,虽然不同型号在功能上完全一样,但却是非常不一样的产品。
这其实是来自钟表行业的观点:个性化和美艳外观就是钟表的全部,想要让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出现在不同人的手腕上,唯一方法就是提供多种选择——尺寸、材质、表链等,以组成广泛的搭配,满足不同品味和不同预算的消费群体。“如果你要在身上放置某个东西,或者穿戴某个东西,这必然会是在手腕上,因此我们不可能不去注意到它的存在。”戴伊表示。
       提供多种选择——这从Watch设计的一开始就是被考虑到的:两种尺寸、三个档次、简单的可替换表链、海量表身背景,以及大量的数字插件(即应用)以丰富个性化的体验。手表不应该只有显示时间的功能,任何显示其它信息的插件都是增强个人独特体验的一种表现。“我们没有只想提供三种型号,我们其实想提供数百万的不同选择。”戴伊表示,“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搭配,我们就能实现这些。”
       Watch的意义在于归还人类失去的时间
       Watch的出现使得苹果有了进军奢侈品市场的可能,尽管如今还是一个由科技为主导的时代。Watch并不仅仅只是一款能以酷炫方式提醒用户来电或其他讯息的产品,它实际上也是一种时尚——苹果现在要说服消费者,在今天满是大众化的产品世界里,Watch才是那个能为生命增添价值的东西。如果说苹果真的成功将自己蜕变成一家可以售出17000美元手表的公司,那么该公司的未来将不可限量——他们将很快会打入其他奢侈产品市场,如汽车行业等。
       位于硅谷的市场调查机构Creative Strategies的分析师本·巴加林(Ben Bajarin)就相信苹果能够做到。“苹果拥有最富有、最愿意花钱的消费群体,”巴加林表示,“这些人本就是钟表公司一直都在追求的客户。”奢侈级钟表市场每年可创造超过200亿美元的营收,而其中不少消费者都已经被苹果吸引。
       业务表现对苹果固然是重要的,但是Watch致力要解决的问题或许要比苹果自身的价值更重要。如果Watch成功了,它将会成为一款冲击电子产品和人类关系的新设备。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与亲人、友人的关系,我们在电子设备上花费的时间要比在亲人上花费的时间多得多。也许,Watch就是那个可以把这些时间归还给亲人、友人的产品。置于苹果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这都是这家市值高达7500亿美元的公司内部要考虑的问题了。
       针对上面的问题,林奇特别谈到了他的小孩——因为可以简单的窥一眼Watch就能知道消息是否重要,他的儿子对该项功能十分感激。更因为此,林奇和小孩就有了更多的家庭时间,而通知也开始变得不再有干扰性。